以下有括弧之處乃作為潤飾之用,其他儘可能以口語化詮釋,其目的也為使翻譯更臻達意故爾。
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孔子
*學一物一事不可以不反思 : [我學的方法對嗎?理解認知正確嗎?學了後要如何實踐呢?]否則沒有學到真正要學的東西,疑惑仍在,一切歸於烏有。
反過來說,若一味的存疑、一味的思考應當如何才可以做得最好,可是卻沒有以實際行動去求取知識(或技能),如此對做學問來說就死路一條了。
學問之功,貴乎循序漸進,經久不輟。梁啟超
*求取知識到達能夠真能致於用的方法,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步驟由淺入深、由易而難,並且維持長久補可以有中途停輟的情形。
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知者不如樂之者。孔子
*只想要知道(學問)的人,不如(對於求取知識)有意願的人,有意願者又不如把求知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來做的人。
學貴乎疑,大疑則大進,小疑則小進。陳白沙
*學習重要的是先要能夠存疑,疑問越大則(鑽研越深)進步也越多,疑問小則進步自然也小。
非學無以致疑,非問無以廣識。劉開
*不去努力地學以致知也無從發現有疑問的地方,若(心中存疑)不去請教懂得的人也無法讓自己的見識更加的開闊。
青雲有路,志為梯。俗語
*要平步青雲是有方法的,那便是先要立下宏大的志願,把志願的實踐當為登天的梯子自然能夠到達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易經
*日月星辰之運行、二十四節氣的變化、四季周而復始,老天(大自然)以永不停輟的綱常來維持,身為君子的人則隨時檢視和督促自己的身心(亦修養也)不能有一刻的鬆懈。
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。俗語
*與其在深廣的湖泊邊徘徊,徒然百般設想著抓魚,不如先行離開把魚網織成之後再來捕魚。
學必習,習必熟,熟必久。胡宏
*學得知識還必須能夠重複溫習,溫習久了自然變得熟稔,(好像自己原來就已經會的),當知識完全融會貫通了之後,想要忘也不容易忘掉了。
讀書萬卷始通神。蘇東坡
*當讀書讀到有將近萬卷之多後,(天地之間各種知識都了然於胸)才開始覺得原來自己就是那位甚麼都懂、甚麼都會的神。
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?孔子
*剛求得學問之時還有點生澀,然後時常找機會重複地加以演練,(直到越來越上手越能學以致用),實在讓人高興啊!
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孔子
*作學問假如不夠深不夠多不夠透徹,(不完全的半吊子知識既不實用,)恐怕時日久了所學的也漸漸忘光了。
君子立恆志,小人恆立志。
*君子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打定主意決心要完成某事,一經決定便(紮實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)不再更改,小人則輕易的下定決心(要如何又如何),可一遇挫折便放棄,待回頭又重新立下志向,(如此搖擺的事還常常發生)。
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以此道矣,則雖愚必明,雖弱必強。中庸
*他人一次能做到的,自己卻重複做了上百次;他人十次可以的,自己願意重複上千次之多。如果真的能貫徹這種苦練的方法,那麼雖然開始是愚昧的,最終也必然清楚明白,雖然起初是羸弱的,到頭來也必然成為強者。
好學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恥近乎勇。中庸
凡是能夠誠懇學習的人,(累積的時間久了、學問夠豐富了,)那麼這個人也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了。一個人(能夠明辨是非善惡,)能夠發現自己做錯做不好的地方,並且對於自己的作為能夠承認也深感羞恥,這也算是勇敢的一種表現。
- Feb 16 Sun 2014 16:30
請幫我解釋以下俗語、名言是啥意思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